在对待希特勒的问题上,西方各国犯了两个大错误:他们错在没有估计到一个事实,即希特勒是一个会凭着不足的赌本就下很高赌注的赌徒,二是错估了希特勒手下能臣沙赫特的经济才能,正是这个沙赫特使德国的经济实力发挥出了几乎全部的能量,为纳粹德国已然开动起来的战争机器加满了油。
其实,直到纳粹最为猖狂的1939年,希特勒还没有为一场长时间的战争做充足的准备;即使到了1940年,德国军队在除了地面指挥外没有任何方面能够赶得上法国。希特勒兵发奥地利之日,西方各国仍旧有可能挽狂澜于既倒。当时的希特勒根本没有做好准备,但还是发出命令:驻扎地靠近奥地利的德军要做好3月12日越过边界的准备。当天晚8时,赛斯-英夸特在纳粹的支持下就任奥地利总理。9时10分,赛斯-英夸特发出电报,请求德国援助。但希特勒根本没有等到他的呼吁,在当晚8时45分就下达了入侵奥地利的命令。德军进入奥地利的整个过程一直受到了奥地利居民的夹道欢迎。德军在入侵过程之前根本没有做好作战准备,德军的车辆有70%在路上抛锚。在整个过程中,如果英法等国发出态度强硬的表示,奥地利也不会这么迅速的灭亡。
3月12日上午,希特勒也进入了奥地利。他自己被这种激昂的情绪所感染,当走上林茨市政厅阳台发表讲话时,出乎意料的宣布:把奥地利并入德国。4月10日,99.08%获得全民通过。
由于德奥合并,更准确的说是德奥合并的方法和结果的顺利,使希特勒在走向大战路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可能有读者觉得我们的这段论述偏开我们的主题太远了。其实,我们想借德国吞并奥地利一事说明的是:在那个弱肉强食、毫无公理可言的世界里,对待与他们同属一个文明区域中的奥地利尚且如此,何况远在世界屋脊的西藏呢?
纳粹思想在三十年代的德奥登山界十分流行,奥地利当时的纳粹分子大都出自登山界;哈勒所参加的“德意志-奥地利登山协会”就是一个带有明显纳粹印记的组织。曾是职业登山运动员的哈勒是一名出生在奥地利的铁杆纳粹分子,早在1933年就加入了纳粹党。纳粹德国的铁蹄踏入奥地利之日,“奥地利登山队员”哈勒也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德国登山队员”哈勒。
在自己的纳粹背景被揭露后,1997年6月30日,哈勒曾找到著名的纳粹问题专家西蒙·威森塔尔,声称并不是“他走近了党,而是党靠近了他”。闻听哈勒这些欲盖弥彰的谎言,明晓其底细的奥地利登山运动员莱恩霍尔德·麦丝纳尔不禁拍案而起,不禁怒斥道:“哈勒绝不能简单地把自己仅仅当成一个随大流者,因为至少是在1933年没有任何人强迫某人加入一个纳粹组织!”
1997年5月,奥地利记者格拉尔德·莱纳尔在美国华盛顿的国家档案馆找到了一份长达80页的记载着哈勒在纳粹侵占奥地利时代所作所为的档案史料。随即,德国的《明星》周刊记者又在柏林的联邦档案馆内找到了哈勒纳粹背景的档案材料。该档案材料显示,在纳粹吞并奥地利之前许久,哈勒就已与1933年10月效力于当时在奥地利还属于非法组织的纳粹冲锋队。
1938年德奥合并后,哈勒积极向纳粹党组织靠拢,加入了党卫军。希特勒是在3月15日宣布“德奥合并”的,哈勒在4月1日就加入了纳粹党卫军第38部队(编号73896),而且还担任了中队长。同年5月1日,哈勒长期以来的一个心愿终于得以满足——他加入了德国纳粹党,成为了一名纳粹党员,党员号码为6307081。在一次瑞士举行的登山比赛中,哈勒一举夺冠。由于哈勒此举充分展示了雅利安人的“优秀品质”,因而受到了希特勒的亲自接见,并与其合影留念。哈勒从此成为了纳粹政治宣传的舆论机器,不仅被纳粹党卫军聘请为体能教练,就连结婚做新郎倌时都风风光光地穿了一身党卫队的军官制服。
寻找“雅利安人的祖先”:恩斯特·沙夫博士是1938到1939年德国西藏特遣队的领导。
1938年7月,哈勒与几名德国人从北坡登上了位于瑞士境内的艾格尔峰后,受到了奥地利同乡希特勒的亲自召见,并合影留念。这以后,哈勒成了“纳粹高层集团的宠儿”。尽管哈勒在日后把攀登艾格尔峰轻描淡写地说成了“完全是出于兴趣,绝非为取悦纳粹,获希特勒欣赏”,试图洗刷自己为纳粹卖身效力的罪行,但德国《明星》周刊的记者还是找到了记录哈勒当年在受到“元首”异常激动的文字:“我能见到元首,并能和他谈话,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奖赏。我们爬上了艾格尔北坡,越过顶峰,到达了元首那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