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我们将带来近期凯尔特人一些比赛的解析,我们将聚焦于在全员回归后(加里纳利除外),防守效率悄然攀升至联盟第5的绿军背后的秘密,探究一下其有意思的先手错位防守原则。
对于凯尔特人来说,其攻防表现相较于上赛季有很大变化,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主教练人选的更换。那么对于马祖拉的风评来说,显然是有些褒贬不一,“口香糖教练”,“月更教练”,“暂停留着是胸有成竹,还是……”
简单来说,绿军本赛季的进攻增加了:塔特姆的无球打法,具体表现在更多地参与当上线的挡拆中,而不是持球中;发起形式主要有双掩护(无球stagger墙);连续掩护(第二个为闪挡掩护);罚球线牛角。
普通挡拆主要分为目的性强的抓错位,以及塔特姆的无球攻击,后者还包括了更加复杂的二次处理球角色的融入;
再者就是本赛季整体球队进攻最大的变化,经典的五外站位起手,衔接一个短挡拆后,一人杀框,4人拉开空间;或者是转换中的五外迅速捕捉。
而从防守的角度来说,凯尔特人这个阶段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或者说球队每场比赛之前固定的基础套路:先手错位换防原则。具体体现在凯尔特人通常喜欢用,格威或者塔特姆先手对位对手正牌5号位;霍福德或者罗威先手对位对手3/4号位的打法。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防守策略,在常规赛阶段,也是有别于其他29只球队的特殊之处。
同时,虽然很多时候这样的部署是有一定的战术逻辑。但个人认为马祖拉是有意得在利用常规赛,锻炼自家球员换防5号位的能力。这体现在了一些本该使用常规对位更好的阶段,马祖拉依旧坚持采用错位换防原则……”
凯尔特人先手采用的就是斯马特对位欧文(常规),格威对位克拉克斯顿(这里塔特姆和格威很快得发生了一次换防);塔特姆对位西蒙斯(非常规),怀特对位乔-哈里斯,罗威对位奥尼尔(非常规)。
从基础策略上来看,我们能够在第一次防守中看到塔特姆和格威在无球掩护中交出了第一次换防,证明这个4/5号位的对位上,凯尔特人赛前交代的策略符合他们无限换防的理念(或者局部无限换防)。
但并不是每个回合都是如此,我们来看紧接着的这次防守,依旧是球队第一个防守回合的延续:
篮网在这里打了一个奥尼尔和欧文无球端的交叉,由欧文主动交定位掩护后,形成交叉。凯尔特人在第一时间形成了换防,这似乎没什么问题……
但我们注意看图中,当罗威换防到欧文之后,其有一个非常明显得示意斯马特再次交换防守人的动作。随后欧文利用罗威交流的片刻空隙,干拔强投三分命中。
显然,这露出了一些凯尔特人赛前防守布置的影子:绿军在大面的基础防守中符合无限换防原则;但是在涉及到5号位的时候,经常会采用一些延误等策略来保证不换防,尤其是在侧翼边角这个区域。这其中涉及到了许多层原因,例如在绿军的防守中,5号位需要更多地参与往内的协防等……
第一个塔特姆和格威的无球换防刚刚聊过了,之后格威背身顶西蒙斯发牌,塔特姆换到中锋克拉克斯顿。随后,欧文和克拉克斯顿有球挡拆,凯尔特人立刻换防,塔特姆换到欧文面前,并第一时间阻拦欧文突破路线。
同时,我们要注意看,在这次防守中,斯马特有些过度得遇挡拆往外追。这就导致了下线克拉克斯顿下顺的时候,罗威提前放掉了弱侧的三分投手,收缩在篮下。
①当遇到1/5号位挡拆的时候,能够迅速拆掉1/5号位挡拆,尤其是针对于强1号位的球队时,凯尔特人在格威或塔特姆换防之后,能够迅速保持整体防守身位,上强侵略性,速度,以及更好的重心控制和对1号位球员路线的拦截。
这是主要的核心内容,也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对手1/5号位常规战术发起的破坏。
②尽量让5号位,也就是罗威或者霍福德的位置,对上对手的常规定点底角投篮点。这一点我们会放在后面做进一步得解析,这二者甚至在有些转换落位中,会专门去寻找蹲在底角的球员对位。
而这样的目的在于,更好得保护篮筐,更多得收缩篮下,例如图中甚至完全放掉底角三分区域的大面积收缩。这是凯尔特人防守的第二个特点,当然对于罗威来说,其能够靠着年轻,弹速,和覆盖面积继续照顾到底角三分。
拆解1/5号位挡拆,这类拆解可能不一定是为了针对于对手外线箭头,而是更多地从战术发起层面的破坏,其迫使外线环节。同时,从内线保护来说,凯尔特人是有得失的。
我们来看上图,很显然,这一次是格威和斯马特之间的换防,对位的也是开局所说的克拉克斯顿和欧文。那么在这样的换防中,凯尔特人面对下顺中锋,也就是斯马特换防之后的情况,是偏向于处理地面缠斗,放弃空中对决。
说简单点,在换防之后,无论斯马特的防守能力再如何出众,其都很难弥补身高臂长+运动能力的劣势。这也就导致了,凯尔特人会选择性得放弃一些这类直接高吊身后的空接球,继续保持自己的换防策略;但同样,如果对手中锋是偏地面流的类型,斯马特的换防会在身体,绕前上做出大量对抗。
同时,从大面的防守得失而言,凯尔特人重在掐进攻方外线号位的空位连线;重在协防时错位防守中自家5号位的围追堵截,轻在底角弱侧远端的三分威胁。
这是凯尔特人防守的一个主要思路,也是他们每场延误的基本策略中的得与失。当然,对于这个底角三分的有些放弃,除了笔者刚刚所说的罗威的覆盖面积,凯尔特人整体的防守轮转也是不错的,很多时候能够通过近侧一次顺时针轮转来补位。
显然,从对位上来看绿军继续延续了自己先手错位的原则,格威变成了瓦兰丘纳斯的主防球员,霍福德则去对位马绍尔。
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一旦进攻方采用这类清空一侧之后,5号位球员低位单打的简单错位进攻。格威后方给予大量对抗;随后绿军其余球员会迅速收缩在篮下。此时我们注意看霍福德的位置,其完全放掉了马绍尔的底角,进入禁区做协防;他和怀特一个负责上线转身的夹击,一个负责下线转身的夹击。
同时,上线的杰伦-布朗随时准备补弱侧轮转。绿军的整个防守也由此形成,低位夹击,收缩围剿内线,逼迫勉强出手;如果对手中锋有一手不错的二次传导球,就再用上线轮转补位,当然这是有难度的。
因此,从这个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常规的对位上来说,霍福德当然可以对位瓦兰丘纳斯,格威自然能够对位马绍尔,且也保证着不错的效果。但绿军无论面对什么对手,怎样的内线和锋线配置,均喜欢采用先手错位原则,不得不让人想到:
凯尔特人先手采用的是塔特姆守CJ,布朗对位墨菲,霍福德对位马绍尔,格威对位瓦兰丘纳斯,怀特对位戴森-丹尼尔斯。
没错,又是一个标准的先手错位对位原则,这场比赛更为明显的在于,马绍尔长期蹲在右侧底角(随后下半场很明显提上弧顶+增加控球,下文会提到),霍福德守马绍尔底角+收缩篮下。格威和塔特姆的换防配置,更加偏向于地板流的瓦兰丘纳斯缠斗。
在这个回合中,其实我们就能够挺明显得看见凯尔特人在这类防守中的一些不利之处。一旦如图中,出现第一线挡拆时没很好得迅速换防(这是正常的情况,毕竟挡拆有些时候存在视野盲区),绿军被迫在错位对位中用出沉退策略,那就会导致这类内传内传球时的身高不足。
能够发现,当怀特对位到CJ,格威和怀特遇到防挡拆时,某些回合会采用能不换尽量不换的延误规策略。通过怀特的身高臂展罩住CJ;遇掩护时给对抗;格威适当延误封锁突破路线的形式来拆解挡拆。
由此,我们再来细分一些错位换防原则下,面对不同类型的中锋挡拆,更好的处理方式(假设斯马特+格威的换防):
遇到地板流内线,偏低位背打和脚步进攻时,有两种思路,第一种为快速换防,但这类情况下比较害怕换过去的后卫球员由于身高差,遭到高举高打(地板流球员篮下终结技巧更多,手感更好);第二种为延误策略,这是捕捉了地板流球员普遍移动速度偏慢,且外线投篮可以给出空间的弱点。
至于身手更加全面的顶级中锋,那就需要更加整体性的防守思路:例如掐队友还是掐核心。
我们来看上述这个回合,继续聊一下在凯尔特人的错位原则之下,对于侧翼防守的选择:
再来看对位,依旧是罗威守TJ-沃伦(错位对位),布罗格登对位乔-哈里斯(常规对位),塔特姆守西蒙斯,格威对位小库里(这二者之间可能已经换防),斯马特对渡边雄太。
从图中我们主要看得是凯尔特人对于一侧的防守原则,这也是基础防守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例如此时的篮网等许多NBA球队,非常喜欢在衔接段,进攻资源不那么充沛的情况下,采用清空一侧的边路2打2作为解题。
篮网这里使用的自然是衔接段主控小库里和小阵容5号位的西蒙斯之间的挡拆。能够注意到,凯尔特人在遇到这里强侧2打2的时候,不仅仅是立刻采用换防来阻断第一线突破,并且会明显将防守人往底线防守球员,将进攻方的路线全部压缩。
整体的防守,其实是换防迅速切断突破第一线,这也是错位换防后的速度优势;再利用类似延误防守中,原始对位人的身后追防,配合底线的合理利用,从而形成类似“3人夹击“的效果。
能够看到,在这次进攻中,篮网本意是再次打西蒙斯和小库里一侧的挡拆配合。虽然这次没有涉及到底线的利用,但是在遇到掩护后塔特姆的迅速换防,立刻拆掉了篮网这一第一进攻选择。
最后让进攻转到了对侧底角的TJ-沃伦手中,也是从进攻方来讲的唯一错位点上(虽然西蒙斯处也是错位,但其进攻能力还未恢复)。但这类不涉及空间和速度,纯靠底线突破强吃罗威,TJ-沃伦并不能尝到甜头。
在对阵篮网比赛的这个阶段,其实凯尔特人利用类似套路,连续破坏篮网的第一层进攻。因此,我们就能够发现绿军这一错位对位的好处,不仅仅是在于上线有球挡拆的破坏,其实在能够合理利用边线和底线的侧翼防守中,其面对有球挡拆,能有更好的效果。
另一个视角去看绿军更有意思的衔接段对位情况,我们更能够感受到一股“阴谋”的味道:
凯尔特人的衔接段阵容对位更为有趣,例如对阵篮网时,即使科内特上场,也是连续守了大概4-5个回合的错位对位原则。科内特直接对位到沃伦,也遭到了后者不断定点打击。
当然,在这4-5个回合之后,马祖拉还是调回了常规对位。但是在如此较长的时间内,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真的在拿常规赛不断锻炼自家球员的防错位能力……
此时从对位中我们能够发现,绿军采用格威对位克拉克斯顿;塔特姆对位西蒙斯;科内特对位TJ-沃伦的策略。依旧是3,4,5号位之间的错位换防原则。
在这一镜头中,篮网采用了沃伦上提给西蒙斯挡拆,西蒙斯借挡拆突破后,凯尔特人用延误缓解第一波攻势,并在内线位置塔特姆和科内特交换防守人;随后篮网分边二次处理球,最后由沃伦面对塔特姆命中这一记中投。
其实是复杂化了,我们再来看之后的这个回合,篮网在发现科内特就是沃伦的原始对位球员,而不是仅在落位时的临时对位后,采用了大量沃伦直接发动进攻的回合。
来看上图,我们能够看到此时篮网采用的是沃伦控球后的有球挡拆。凯尔特人采用的是类似延误的策略来做应对,克拉克斯顿连续在这里做了两个掩护,沃伦最终面对科内特打中。
注意,斯马特之所以换到克拉克斯顿,也是因为先手在无球跑位中,其和格威已经做了一次换防。因此,在沃伦和克拉克斯顿挡拆时,其实两个对位全部都是错位。
同样的道理,几乎雷同的情节,在对阵鹈鹕的比赛中,再次上演,我们来看上图:
此时凯尔特人场上的阵容为:普理查德+布罗格登+杰伦-布朗+格威+科内特;而鹈鹕内线则是由海斯+小南斯组成。
但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衔接段内,凯尔特人用科内特对守马绍尔这组对位防了整整4个回合。一直到第三节鹈鹕最后一攻,科内特在无球端和格威偷偷交换了防守人才作罢。那么鹈鹕,也连续运用了阿尔瓦拉多和马绍尔挡拆作为起手式,攻了4个回合。
正如笔者上文中所谈到的,从首发对位来说,在篮网的比赛时,马祖拉安排了罗威对位TJ-沃伦;在鹈鹕的比赛中,马祖拉安排了霍福德对位马绍尔。这本就是属于首发5号位的错位先手对位原则。但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替补科内特上场之后,延续的依旧是同样的防守人。
这就是绿军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并且几乎在每一场比赛中,对手都会抓住科内特防守这一绝对错位来不断进攻(因为他脚步移动相较于前两者更慢),但马祖拉似乎每次采用的都是:
我们都知道,凯尔特人首发在刨除5号位以外,其余位置坚持的是无限换防原则,而在笔者刚刚的解析中,也了解到替补5号位无论是防守策略,还是对位方式,均是延续首发。
同样,替补上来的外线球员豪瑟,也是延误首发的防守策略,也就是所谓的遇掩护就换防,包括无球端的直接换防。也因此,即使轮转阵容的防守水准会下降(科内特的脚步,豪瑟的防守能力),他们会遭到点名,但采用的仍旧是同一套内容。
来看上图,不仅仅是欧文这里寻找挡拆,点名打豪瑟。其实几乎所有球队的外线持球人,在豪瑟上场之后都会选择点名打他,而绿军的策略是照单全收:
进攻方若叫掩护想点名,行,我直接换防将豪瑟裸在你面前。至于后续的处理,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笔者戏称为“有条件夹击就夹击,没条件就让你打豪瑟”,来看上图:
首先在这种情况下,凯尔特人在第一下换防时是非常果断的,能够看到,豪瑟迅速被摆到了欧文面前。而此时,经过掩护换防的怀特会成为豪瑟最近侧的队友,且往往都是怀特,因为他是轮换阵容中豪瑟的搭档,同时也是外线核心对位球员的第一防守选择。
那么此时,如果进攻球员选择往右侧突破,也就是怀特这一侧;怀特会迅速上夹击,通过两人围剿来保护豪瑟。但如果进攻球员选择左侧突破,那就交给豪瑟自行解决,打中了就认了。
当然,豪瑟从防守的技巧上来讲,其有意选择类似“防左放右”的方式,将进攻方往怀特处驱赶,从而更多得形成夹击。但通过观察绿军近期比赛的防守,笔者认为这一位置的夹击主要还是取决于怀特个人对于局势的判断。
这种情况属于当外线进攻核心表现爆炸时,凯尔特人会采用高位夹击,甚至中线夹击的防守来逼其出球。巧合地是,在对阵篮网和对阵鹈鹕的比赛中,欧文和CJ都出现过阶段性爆种的时刻,我们也都看到了绿军这一高位夹击的形式。
来看上图,我们能够发现下半场开始鹈鹕增加了马绍尔在上线拿球的比重,和在上线发起进攻的比重,而不是单一得蹲底角,落入凯尔特人的防守陷阱中。
但凯尔特人并不会因此来改变防守策略,可以看到即使是要更多地扩到上线防守,增加面积以及某些时刻并不能充分收缩篮下,依旧是继续着霍福德守马绍尔的策略。并且其实无论是霍福德还是罗威,其在守外线球员时,一个经验老道,一个天赋十足。
此时鹈鹕场上为南斯+瓦兰丘纳斯的双塔阵容;而凯尔特人整体偏小为普理查德+布罗格登+怀特+塔特姆+科内特。
凯尔特人甚至采用布罗格登作为瓦兰丘纳斯的原始对位球员,科内特则去对位蹲底角的小南斯(和罗威守奥尼尔的防守逻辑一样,同时这个阶段鹈鹕进攻偏向于瓦兰的个人开发)。那么当瓦兰丘纳斯低位单打时,凯尔特人用塔特姆夹击,放远端底角,并且偷偷和布罗格登换防;再上下线同时收缩,围剿内线。
鹈鹕外线打连续定点掩护,虽然其中涉及到了瓦兰丘纳斯,但是凯尔特人一群后卫之间连续换防。随后内线再迅速收缩,最终正牌中锋出现在了弱侧底角回收协防的位置上,做出封盖。
在小南斯单内线小阵容中,凯尔特人又会恢复到常规对位,让无论是霍福德还是科内特去更多地照顾到小南斯的上线发牌策应(此时鹈鹕的常规进攻开发手段)。同时,在涉及到手递手等防掩护时,采用延误的策略保护篮下。
而在小南斯+海斯的配置时,凯尔特人又会采用全部都换防的策略,每一点全部无限换。但基本保证霍福德最后依旧能够留在底角蹲坑球员的这个位置上,从而来进行更好得内线协防。这也是我们上文中提到的,有些半转换的临时对位里,霍福德不会去寻找对方内线,而是会主动找底角三分球员对位。
对于一只成熟球队来说,其一定是有一套基础的防守框架和运转逻辑,之后再根据每场的对位球队不同,做一些差异化的先手对位调整;以及后续随着比赛进程,修正防守策略,做些变招。而凯尔特人相对于其他球队来说,就属于基础框架有些特别的存在。
那么对于他这样特殊的先手错位规则,我们在上文中也提到了,其有着更好收缩篮下;拆解进攻起手式;防内还是防外,强侧还是轮转的优先级,这些战术逻辑在内。
这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马祖拉在有意得拿球队去做错位防守的训练,在有意通过实战去锻炼内线协防,小个防大个,弱侧轮转的技巧。这一方面是出于自身进攻水准能对得上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是目前战绩所提供的高容错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