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刘磊是中国男足的“死忠粉”,过去10年的国家队比赛,无论男足女足,场地无论国内国外,他总共只缺席了3场。
欧洲杯激战正酣,而中国男足的世预赛余热尚存。球员们在场上奔跑不知疲倦,而场边的球迷也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为球队助威。球员进球,他们跟着庆祝;球员失利,他们也有人难免痛哭,因此他们也被叫作球队“第十二人”。
就在一周前,在阿联酋几乎空无一人的球场上,国足干净利落地击败这几年的宿敌叙利亚队,成功进入到世预赛12强赛。国足在阿联酋三战全胜,而看过比赛直播的人们,一定注意到了看台上那个始终不遗余力击鼓呐喊的球迷。由于球场空旷,那源源不断的击鼓声清晰地回响在沙迦球场的上空。
击鼓的男人叫刘磊,球迷们都叫他“磊子哥”。刘磊是中国男足的“死忠粉”,过去10年的国家队比赛,无论男足女足,场地无论国内国外,他总共只缺席了3场。
刘磊的微信签名是“跟随足球的印记走过27个国家”,而这一次远征西亚和以往每一次都不同:他是国内唯一去往阿联酋为国足加油的球迷;哪怕知道回来大概率很困难,他从下定决心买机票到最终登机,几乎没有迟疑;如今国足比赛结束回到国内,而他回国的航班要等到今年10月,刘磊无奈地留在了万里之外的沙漠国度。
时间退回到20多天前。5月30日晚上,苏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内的空气里除了弥漫初夏的湿热,还洋溢着万千球迷的热情。当晚,有29000余名球迷走进体育场,只为现场见证国足世预赛40强赛第二阶段的开门红。
一场7:0的大胜过后,站在看台上拿着喇叭为球迷们“领喊”的刘磊和其他人一样,还在回味刚刚结束的比赛。这种“领喊”的工作对他来说不陌生,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超出了他的想象:由于有球队不能达到中国防疫要求而入境,亚足联一纸公文,让中国队不得不临时前往阿联酋,踢完剩下的3场比赛。
从苏州到阿联酋有7300公里,但这一临时变更不只是距离上的遥远:中国队本来为此次世预赛筹备已久,原本拥有的“天时地利人和”,在这一刻也不得不放弃。“我第一时间得知这个消息是很失落的,因为我知道这样一来,肯定不利于我们的球队出线形势。”刘磊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回想起5月31日中午听到比赛场地变更的心情。
几乎就在失落难过的同时,刘磊的脑海里开始冒出一个想法:“我要去阿联酋,我还是要去现场给球队加油。”
5月31日,阿联酋单日新增确诊人数超过1800例。疫情尚在影响全球,因此,这种想法在外人看来多少有点疯狂,但它并不是凭空出现在刘磊身上。对37岁的刘磊来说,观看国足的比赛已经成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早在五六岁时,刘磊开始坐在父亲身边,关注国足比赛。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黑色三分钟”、沈阳五里河出线,这些都是他年少时最难忘的记忆。上了中学,老家的包钢带钢足球队恰好在参加全国乙级联赛,5元一张的球票在当时也不是小数目,但他不仅经常跑去体育场看球,甚至还为此逃课。
“我觉得无论中国队走到哪里,我们就应该去支持他们。”几乎没有犹豫,刘磊联系旅行社的朋友,买好机票,赶去做核酸检测,踩着时间点完成了奔赴阿联酋的准备工作。
作为“龙之队”球迷会副会长,刘磊这些年出门在外,认识的朋友大多来自看球。这次当他决定去阿联酋的消息传开后,有苏州的朋友拉着他去做核酸检测,还有人全程陪着他,直至送他到了机场海关。
在机场海关,工作人员提醒他,出于防疫要求,现在最好不要出国旅游,旅游签证一般也不会放行。刘磊说他能理解这种提醒,但他更不想倒在这出发前的最后一步。
他指着自己身上的国足球衣,反复地说:“我不是去阿联酋旅游的。国足在阿联酋比赛,我是球迷,我是去给他们加油。”最终,刘磊拿到了商务签证。坐在登机口,他差点喜极而泣。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是刘磊再次来到阿联酋后的想法。在疫情之前,他最后一次出国为国足助威,也是在阿联酋,那是2019年亚洲杯。
阿联酋是热带沙漠气候,这里的夏天又长又热。20个小时的飞行后,刘磊到达迪拜是当地时间早上5点。从机场走出,空气中干燥的炎热扑面而来,让人无处可藏。
不过,这种气候和生理上的不适很快就被迪拜当地华人的热情冲淡。有两位素不相识、未曾谋面的球迷在群里得知刘磊要来,不仅开车到机场接他,还一个劲地问他“磊子哥,你看你今天还想去哪逛逛?”
刘磊去了专门为国足提供餐食的中餐厅。在那里,当老板听说他只身一人来此为国足加油后,不仅当场给他免了单,还告诉他:“无论你这次在迪拜待到什么时候,我的餐馆免费供你吃。”
刘磊还找当地球迷组织,拿回了自己两年前留下的鼓。2019年阿联酋亚洲杯结束后,想着带回国也不方便,刘磊就把当时助威用的鼓留在了当地。没想到两年后,这只鼓再次登场亮相。
当地时间6月7日中午,距离国足与菲律宾的比赛只有半天时间。刘磊和其他4名球迷,还有几位中国足协的工作人员一道来到沙迦球场。临时告别苏州的几万名球迷,他们想要尽可能地在这里为球队营造出一种“主场”的感觉。
当晚,国内观众们在直播镜头里看到了经过布置的球场:看台上一共布满22面五星红旗,有的是4米×6米,有的国旗还要大一点。这是刘磊他们用了两小时准备的结果。回忆起在阿联酋最炎热的时节到户外干活,刘磊说那种感觉“很奇特”。“在太阳下晒了两个小时,晒得人晕头转向。”
好在最后的结果顺利、完美,国足在沙迦以全胜的成绩晋级到12强赛。那个在场边穿着红色上衣白色短裤的球迷刘磊,始终是电视直播画面里加油声最大的人。他在最后一场比赛结束后高高举起了提前准备好的横幅:祝贺中国队进军十二强。
过往的比赛现场,刘磊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球迷和他一起举起助威的横幅,而这一次他的身后,始终只有空旷的球场和沙迦的夜空。
作为一支过去20年里成绩不太理想、在网上时常被人吐槽的球队,国足却拥有刘磊这样的“死忠粉”。很多人好奇,刘磊这些年不放弃支持国足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很简单,就是快乐!”刘磊告诉《新民周刊》。在采访中,刘磊用“患难见真情”来形容自己在国足成绩不好时的心境。他说,他已经把支持球队当作孩子,“对孩子那肯定是有感情的。哪怕有时候指手画脚,那也是出于这份感情”。
2010年,刘磊辞去了自己在老家电视台的稳定工作,只为有更多时间去现场支持球队。他开办了自己的装修公司和足球餐厅,以此来支撑日常生活和远征看球的花销。他给足球餐厅起名——“痴狂”。
就在刘磊辞职的两年后,国足在2013年主场1:5输给了泰国。赛后,铺天盖地的谩骂声在网上涌现,刘磊也有点接受不了。“不是不能输,但拼搏过后输球和随随便便输球,还是不一样的。”
跟随球队从低谷中走出,刘磊找到了他作为球迷存在的理由。在他看来,球队成绩差,走在低谷时更需要人支持。如果有朝一日,国足成绩越来越好,反而不乏支持者。
现在,这位足球迷也遇到了烦恼:他每天起来都不停地刷手机,想看看能否买到早一点回国的机票。“前几天,我发现7月19日那天有张票,但是要5万多,你说我是买还是不买呢?”《新民周刊》问刘磊,如果线月,有没有想过接下来找点事情做?刘磊说,暂时没有心思,只想早点搞定回家的事。
以往为了跟随国足的比赛,出国对于刘磊来说早不是新鲜事。但之前的每一次都有明确的规划,几号出发,几号回国,一切都提前安排妥当。只有这一次来阿联酋,哪怕阿联酋华人朋友提供了许多支持,为足球而痴狂的他,第一次有了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
发表评论